兴办经济特区,在我国中具有标志性意义。习同志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赋予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经济特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寻找新的方位,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经济特区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经验是什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和战略定位是什么?本期观察版刊发几位专家的文章,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今年是我国40周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国辉煌历史进程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全面深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是新时代赋予经济特区的重大使命。面对新的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经济特区应把握好定位、发挥好作用,在新起点上推动实现新突破,努力形成更高层次新格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为了贯彻落实全会,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对全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1988年4月,七届全国一次会议批准设立海南省,并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我国经济特区扩大为5个。
40年来,在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大力支持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不辱使命,锐意、开拓进取,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在经济体制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在创新发展中发挥了“推动器”作用,在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龙头作用,在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建设中发挥了示范作用,在和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我和坐台女的那些事的成就。
1979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的地区生产总值加在一起不到40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低于1%;1988年,即海南经济特区兴办之初,5个经济特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之和已经增加到280亿元。接下来的30年,5个经济特区全面发力,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2017年,5个经济特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总计达到约36170亿元,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4.4%。按照现价美元汇率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372美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倍。按照不变价格计算,2017年,5个经济特区生产总值之和比30年前增加了58倍左右,远高于全国同期增长水平。
5个经济特区持续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体制不断发展活力,同时也是型经济模式、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的结果。4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创新投入等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为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作出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经验。
对外贸易支撑经济增长。40年来,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对外贸易规模,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经济特区在对外贸易领域长期保持优势地位。海关统计结果显示,1978—2017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的进出口贸易额由不到2亿美元扩大到5500亿美元左右,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0.4%提高到约13.5%。2017年,5个经济特区的外贸依存度平均达到约103.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倍。由于经济特区普遍属于沿海港口城市或地区,进出口货物除了本地生产使用的商品,还包括部分中转货物(这也是其外贸依存度偏高的原因之一),而不论是本地生产使用还是中转货物,都需要本地加工和服务配套,所产生的大量港口和金融、运输、仓储、通关、货运代理、商务服务需求成为拉动当地经济与就业增长的重要因素。
利用外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国际化进程。长期以来,经济特区依托对外优势和良好营商成为跨国公司青睐的投资目的地,每年利用外资都保持在全国一成以上的规模。外资在地区经济中的融入程度也在不断加深。2017年,5个经济特区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资金相对于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76%,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了经济特区在吸收国际资本要素、提升地区经济国际化水平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经济特区的实践充分证明,放宽投资准入、积极利用外资,有利于倒逼国内营商改善,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和高端人才,有利于促进国内市场竞争、提升企业效率,有利于国内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经济特区在高技术产业投资、人才集聚、研发机构集中布局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对技术创新产生了巨大促进效应。以来,我国涌现的许多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产品都是首先在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萌发,然后逐步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并引领市场的。经济特区高度重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力量组织开展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积极筹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鼓励设立“双创”示范、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载体,为创新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研发投入水平能够较好反映一个地区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也是国际的创新能力评价标准之一。5个经济特区的研发投入规模增长和相对水平长期保持全国领先。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3%;珠海、厦门的这一比例也分别达到2.5%、3.11%,均明显高于全国2.12%的平均水平。
当前,经济特区普遍处于高位过坎、再上台阶的关键时期,对照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对照国际先进经贸规则和成功经验,经济特区必须看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第一,随着我国全面深化和持续扩大,经济特区所具有的制度与政策先行先试的特殊地位和优势已经明显减弱,国与国之间、地区之间获取经济资源要素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通过制度和政策创新,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制度、体制和政策优势,是经济特区普遍面临的紧迫问题。第二,经济特区的总体发展水平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城市品质还未达到国际先进城市的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满足群众需要之间存在差距,治理能力与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之间还有不相适应之处。第三,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条件仍显不足,企业应对国际变化、国内市场调整的能力亟待提升。第四,在传统劳动力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的背景下,以技术、品牌、质量、营销渠道等为核心的新竞争优势尚未完全形成,工业产品和出口商品附加值率偏低问题仍然突出。这些现象的背后是这些地区的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基础研究投入还不足,远低于国际上一些创新型国家和城市的水平;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创新型人才总量与创新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第五,社会民生事业存在短板,教育机构、医疗机构、文化和社会服务机构相对不足。第六,“放管服”的难度仍然较大,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还不够高,一些政务服务没有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理,事中事后监管能力亟待提高。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赋予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经济特区要把握好习同志提出的经济特区要成为的重要窗口、的试验平台、的开拓者、的实干家的战略定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在新起点上推动实现新突破,努力在形成更高层次新格局上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经济特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卫星、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做强做优金融、电信、物流、信息咨询等支柱产业,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为先,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战略,推动形成全面新格局。经济特区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决心、更积极的举措谋划自身布局,提高对外水平。应继续发挥好的重要窗口作用,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对外,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加强国际人文交流,更好代表我国形象。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贸易港建设。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形态。海南建设贸易港应体现中国特色,努力探索中国经验。
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加快形成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在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在深化简政放权和“放管服”、推进通关、全面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深化商事制度、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创新人才体系等方面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
打好三大攻坚战,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取得新突破、作出新贡献。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落实地方金融监管责任,创新金融监管手段。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部署和乡村振兴战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最严格的制度、最刚性的执法守护好绿水青山,在生态文明体制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大力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创办经济特区是我国的重大举措,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推进行之有效的办法。40年来,经济特区为全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论、制度、文化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习同志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功绩,并对办好经济特区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同志重要讲话,经济特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努力成为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
经济特区要成为展示新时代全面深化成就的重要窗口。中国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全面新格局。在落实这一要求的实践中,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挥好对外窗口作用,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世界的桥梁与平台。要集中展示中国推进全面深化的坚定决心,展示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全球贸易体系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真诚愿望和坚定意志。打开国门搞建设,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同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往来,共建型世界经济。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对外,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相通、文化相融,推动中国与世界融通、合作共赢。
经济特区要成为探索新时代全面深化径的试验平台。经济特区处在为全国探开的“第一方阵”,肩负着探索的实现径和实现形式的重要职责使命。当前,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推进的复杂程度、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经济特区应当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把创新重点聚焦到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新的探索;敢于较真碰硬,勇于破难题、闯,当好“探先锋”“领头羊”,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而提高绩效,创新红利,带动全国全面深化向纵深发展。
经济特区要成为发现新时代全面深化规律的开拓者。新形势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探索实践,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开拓创新。在很多领域的突入“无人区”的新阶段,经济特区和特区建设者尤其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一切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又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既大胆探索又脚踏实地,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要问题导向,勇于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的难点问题、推动创新创造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推进全方位系统性创新,强化举措系统集成。发扬“摸着石头过河”,逢山开、遇水架桥,把敢于“破”于“立”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不断形成新经验、深化新认识、贡献新方案。
经济特区要成为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进程的实干家。新时代,经济特区应在实干兴邦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面对那些躲不开、绕不过的险滩,搁置久、难啃动的硬骨头,风险大、任务急的,要坚定舍我其谁的、勇当尖兵的决心,继续成为“一马当先、奋勇向前”的实干先锋。不断强化先行者身份,以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无畏的使命担当,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体制机制灵活高效的优势,积极营造崇尚实干的良好。迎难而上,抢滩攻关,始终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务实求变、务实求新、务实求进,以昂扬的状态推动不停顿、不止步。
40年来,经济特区勇立时代潮头,发挥对全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同时,外部发生明显变化,对外面临着贸易和投资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涌动和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挑战。习同志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并要求经济特区成为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贯彻落实这一重要,关键是要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使经济特区始终站在最前沿,在各方面体制机制中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随着我国总体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的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企业成本快速上升、产权制度亟须完善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加快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打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后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地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更为迫切。要继续发扬特区,在降低企业成本、形成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方面实现重要突破。比如,在企业开设方面,可以借鉴新加坡和我国等的经验,进一步实现注册登记便利化,并逐步构建以法人承诺制等信用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管理体系。在企业税负方面,在着力降低企业负担的同时,加快推进税制。在产权方面,大力提高产权的制、化水平。同时,加快推进教育体制、科研体制,把激励机制搞对、搞活。只要培优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经济特区就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以为先,打造对外新高地。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是我国对外的突出短板。在外部发生明显变化的形势下,扩大服务业市场对内对外,不仅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巨大内需潜力的“重头戏”,也是我国建设贸易强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战略重点。从国内看,经过40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相应地居民品质型、服务型消费需求也快速增长。但我国服务业仍存在一些准入,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效率不优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相当多的服务型消费外流。从国际看,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多边、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谈判的焦点。经济特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窗口,有条件、有基础、有责任在推动服务业市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方面率先实现重要突破。要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尽快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加快服务业。主动扩大服务进口,引入医疗等国内急需的商品和服务,倒逼国内服务行业与企业加快步伐、提高发展质量。同时,以中国特色贸易港为目标、以服务贸易为主导推动海南贸易试验区建设进程,率先对标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制定更加透明的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打造层次更高、营商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新高地。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为全国探开。经济特区是我国的试验平台,先行先试是经济特区的一项重要职责,目的是积极探索的实现径和实现形式,为全国探开。40年来,经济特区在体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率先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率先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对外转变,率先实现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促进发展向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转变。当前,在很多领域突入了“无人区”,仍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探索实践,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开拓创新。这就要求经济特区继续发扬特区,在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啃下一些硬骨头。例如,经济体制方面,以处理好和市场关系为核心,不断扩大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范围,尽快形成中高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基本格局;城乡体制方面,率先打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全面落实农民土地财产权,形成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行政体制方面,在进一步简政放权的同时,推动行政审批与市场监管职能分开,形成更好发挥作用的体制安排。
习同志深刻指出:“当前,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推进的复杂程度、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进行到底,要有一种的状态、的、的气魄。这就要求经济特区进一步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实现深刻的,逢山开、遇水架桥,在新时代征程中继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