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跟几个国家约定好,会盟,他的哥哥目夷出来劝说他,咱们是小国,人家楚国是大国,咱们跟楚国争霸,肯定是不行的,你非要去会盟的话,你带上军队去。宋襄公就说:“我们都说好了,不带军队,带军队不就是出尔反尔吗?怎么能干这种事儿呢?”结果他就去了,几个国家会盟,他跟楚王发生争执,结果当场被抓了。
他回国以后,听说郑国支持楚国当霸主,就非常生气,郑国原来是支持他当霸主,结果又去支持楚国,这实在背信弃义,他觉得我打不过楚国,我还打不过你郑国吗?然后就去攻打郑国,郑国这么一来就跟楚国求救,认你当大哥了,大哥出来帮他,怎么帮呢?楚国就率兵来攻打宋国,宋国赶紧回防。好在他回防成功了,占据了有利地形,在泓水这个地方驻兵。这个时候,宋襄公的谋士公孙固就出来说,我们兵力跟楚国相差悬殊,趁着他们渡河的时候干掉他们吧。宋襄公说:这不行,人家还没有渡河,还没有列好阵势,我们就打人家,这实在是太不了。他非要等到楚军渡河以后,然后列好冲锋阵势以后,两军开战。结果就是宋军输得非常惨烈。
宋国人就责怪他失去战机,导致失败,他还是认为自己没什么错,因为他了礼仪:“古之为军,临大事不忘大礼”。
我们现在人看宋襄公的行为会觉得他很愚蠢,兵不厌诈,他这不是傻是什么?其实这个人从侧面反映了很多事情,那就是古代打仗,其实是讲究底线的。如果美国突然趁着哪个国家没有防备,把他们全部攻占下来,我们会认为美国是兵不厌诈吗?会认为美国做得对做得好吗?恐怕不会的。我们都会美国不尊重国际法,他不讲国际。我们看我们现在的问题就往往用国际的眼光来看,看待古代就忽略了其实古代在某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是发展出一套的,很类似我们现在的战争法,不能平民,要优待战俘要中立国以及参战国的利益等等等等的吧,避免战争。近代战争法在19世纪就开始形成一些规范,按照战争法,就不能进行游击战争,游击战争就让对方的国家士兵分不清谁是军人,谁是老百姓,这会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春秋战国以前形成的一些礼仪其实就很符合战争法,也有不平民、不伤员、不老人、不庙等等不成文的。当然不知道成文还是不成文,反正是大家很有一段时候各诸侯国之间还相当尊重这种规则。
在《礼记》里头记载的。吴国吴王夫差陈国,了陈国的庙,撤出陈国边境以后,陈国的太宰嚭来跟夫差交涉,他说:古代行军打仗,不破家祭祀的地方,不伤病的人,不头发都白了的人,你们现在呢?杀了有病的人,这能算之师吗?夫差就说:“那我把土地还给你们,把俘虏还给你们,这总行了吧?”嚭就说:您要真那么做,就是之师。结果夫差还真就那么做了。
我们历史上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都是把越王勾践当成忍辱负重东山再起的榜样,完全忽视了这个人为了成功连屎都可以吃的事实。接连背信弃义,做出来正都做不到的背信弃义的事情。我还看过这么一个故事,具体出自哪儿我记不清了。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两个人约好了决斗,射箭决斗,结果其中一个人还没有准备好,另一个人就射过去了。射中了他的大腿。他就说:“你这个,我还没准备好,你就射我,太了!”另一个人就非常羞愧,怎么办呢?就站着不动,让他射,结果让他给射死了。用一个外来词汇来描述这个事,就是骑士,那时候中国也非常有骑士。欧洲近代有很多著名的决斗故事,两个人约好,决斗,签约,不负法律责任,法律那时候也允许决斗。当然,不是在决斗状态下是要负法律责任的。美国著名的建国先贤汉密尔顿,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跟另一位人物伯尔决斗,被伯尔了。汉密尔顿,为美国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个人,就这么死了。
美国著名的林肯总统也跟人决斗过。因为他老婆说话非常难听,了他的,詹姆斯·谢尔德,詹姆斯谢尔德,就约了林肯决斗。
说回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之前甚至春秋前期都是很有底线的,那时候的人也有底线,做事也有底线,但是后来,学姐别这样一步一步突破了底线。出现了吃屎的勾践,出现了兵不厌诈的《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完全打破了之前打仗讲究礼仪的套,只要赢了,就行了。春秋时期还有退避三舍的美谈,到了战国时期就完全不讲究这些,能多占土地就多占土地。秦国跟魏国打仗,商鞅领兵,跟魏国公子卬对峙。商鞅给公子卬写了一封信,就说,我当初在魏国的时候,咱们关系不错,现在各为其主,也不忍心互相,不如咱们签订互不条约,喝喝酒聊聊天,然后都撤兵回去,这样多好?公子卬觉得他说得对,就签订了互不条约,可是公子卬都往回走了,商鞅趁机就打了他,还活捉了公子卬。这跟跟苏联签订互不条约一样的性质,刚签完,没多久就掉转枪头占领了苏联领土。一个国家的首领或者高级统帅,把自己说的话当放屁,就叫兵不厌诈。窃钩者诛,者诸侯。小偷小摸的人要杀头,偷了一个国家就是诸侯。而且甚至从理论上出现了化不讲、不讲信用的理论学说。《孙子兵法》就是这种学说,韩非子也地出现了类似的理论。他举了一个例子,齐国要攻打鲁国,鲁国就派遣孔子的学生子贡去齐国不要打,子贡说了一通礼智信的道理,结果齐国人说:“你说的有道理,但我要的是你的土地。”这个意思就是说,凡是靠拳头,枪杆子刀把子出,讲什么道理?没有道理可讲。
秦国废除了周天子。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其实就已经名存实亡了。但是亲昭襄王废除周天子之前,周天子还是名义上的最高。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国力大增,到了秦昭襄王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256年的时候,周天子跟六国一起抗击秦国,这下子秦国就怒了,攻打周天子,周天子当时的统管人口总共才只有三万人,没办法,打输投降了。象征周天子的九个鼎被秦国搬走了。
这个事件对中国历史来说影响非常非常深远。八百年的周王朝了。我们都知道,日本虽然也有过战国时代,日本的天皇在历史上大多数的时间也是没有的,但是没有人把天皇给废了,说我来当天皇试试,日本的那些枭雄们没有想过做这样的事儿。相对来讲,保留了天皇的象征价值,也恰恰因为保留了天皇的象征价值,日本过度到现代社会也没有那么困难。秦国废黜了周天子,这个的做法,给后代也立下了非常不好的榜样。废黜周天子就像是近代办,袁世凯突然出来称帝,然后张勋突然出来,然后冯玉祥突然把溥仪给赶出紫禁城了,本来是一个光荣,溥仪和平退位,保留的生活条件,这挺好的一个办的开端,结果他们一出又一出,本来大家还有点儿底线,但看到他们这么一来去,哇靠,原来还能这么玩儿?不是办吗?在很多军阀心里都成了笑话。秦国废黜周天子也是,大家一看还能这么玩儿?击穿了春秋战国时期最后一个社会底线。从那个时候开始,大家真的彻底意识到了,这个世界真的是刀把子说了算的。有了刀把子,天子都能拉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