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文
本文来自公众号“玩儿电影”(id:wan2movie)
《降临》中有这么一个段子:18世纪初,殖民者库克船长来到现在的澳大利亚,刚上岸,一只袋鼠妈妈带着崽崽跳过,这群欧洲人从没见过这种生物。
其中一水手就问当地土著,这是什么?当地人回答说:“Kangaroo”。
据说这是英文中的“袋鼠”的出处。
但是,kangaroo在当地语言中其实是“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这是《降临》中语言学家路易斯在面对军官质询时搬出的故事,故事是假的,但她的意思很明确:不同语言者在尝试沟通时,误解在所难免,人类之间如此,人类和外星人之间更是。
《降临》改编自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短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故事中某一天,外星飞船来到地球,语言学家路易斯(艾米·亚当斯饰)和物理学家伊恩(杰瑞米·雷纳饰)被美国军方征召进入飞船内部,尝试和外星人沟通。
沟通、时间、自由意志、选择……很难想象,一个以语言学切入的科幻片,竟然能拍出如此广阔的诗意。即便是中间的蒙太奇段落,两位主人公抱着白板现场教学,看着日常又无聊,但在近年火速封神的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的调度下,很是迷人。
《降临》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而且出自配乐大师JóhannJóhannsson之手、仿若来自异世界的人声伴奏,抓得人一刻不敢放松。
的确,《降临》第一眼就和别的科幻片非常不一样,无论是声音,还是视觉,以至于刚刚说到的语言学切口,它都做得足够新颖;但其实,在宏大和细致之间的切换上,它又并非第一位,前几年诺兰大神的《星际穿越》就把宇宙和人伦亲情融在了一起,但私心认为,《降临》做得要比前辈们好太多。
科幻片《星际穿越》静水流深,《降临》的笔触很轻,它没有炫酷的飞船和浩瀚的星空,它就像一首歌,一个母亲倚在床边,在女儿将睡快睡时不由自主地说起过去,说起女儿可能还不便知道的未来,有关于爱,也有关于悲伤,格局看着挺小,但里面却装满了整个人类对于宇宙、时间的无尽思索。
首先,敲黑板时间,什么是语言相对论?
科幻之所以成为科幻,在于作品背后,创作者大都会遵循科学世界的定律,并从某个理论出发,在此基础上脑洞大开、加以极致化。
《降临》的理论基础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叫语言相对论。听着很玄乎,其实就是说,语言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思维,进而改变当事人对现实的感知。
我们都知道哲学在20世纪初有个语言学转向,语言的作用被凸显出来,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随后的符号学、神话学、解构主义这些看起来很高深的主义都和语言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语言到底能不能改变一个人对于现实的认知?赞成派常常会拿颜色和数字举例。比如,如果一种语言分不清蓝色和绿色,或者淡蓝和深蓝,那么操该语言的人类看到的彩虹很可能和其他语言者不一样。
不同语言的人可能对彩虹的颜色区分产生差异再比如,美国语言学家PeterGordon在深入亚马逊地区的piraha部落后发现,这个部落用来指示数字的只有三个:1、2和很多,然后,在没有语言加以区分的情况下,Gordon发现该部落的人对于2以上的数字基本无感,他们分不清4和5。
当然也有很多反对的案例。
现代语言学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语言会影响思维,但至于影响有多大,因为语言和文明相互伴生,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差异性研究就越发变得困难,只能说有影响,但不至于决定作用。
可是,如果是和人类语言完全不同的外星语言,这种假设会不会成立?
《降临》按照这个思路,把这个假说推到了极致。因为文字的不同,外星人和人类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路易斯在学习外星文字的同时,她也获得了外星人的思考方式。
那么,外星人的文字到底是怎样的?它们的思维方式又是怎样?
---以下内容有剧透,请谨慎阅读---
对于一部讲外星人的科幻片,最让人期待肯定是外星人到底长啥样?
简单回顾科幻电影中外星人形象史,不难发现,在构思外星人上,大多数时候,人类的想象力其实是很贫乏的,能够想到的基本还是依据人类的直行动物,要么头上多个烫金文,或者手指、关节上做做加减法,用的都是“拟人”的手法,真正异世界的东西很难也不可能想得到。这是人类思维的局限。
电影《E.T外星人》中的外星人ET《降临》中的七肢桶有突破的地方。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原著中的描述:“它像一只桶,周身伸出七条枝干,呈辐射状,且对称分布,每一条枝干既可以看做是手,也可以看做是腿。”另外,七肢桶的肢体没有明显的关节,移动时像液体一样流畅,且桶身顶端均匀分布七只眼睛,没有眼睑,所以对它们来说,无所谓前后。电影中做了一定程度的改动,但总体来看,形象还算一致。
七肢桶这种“无所谓前后”的形象很有深意,和它们的文字正好互相照应。
如果说《降临》中,外星人的形象稍稍让你有些失望的话,外星人文字的部分绝对让你拍案叫绝。私心认为,这也是《降临》中改编最成功的地方。
原著中对于外星文字的描述非常之简单,“七肢桶将一个圆形的屏幕架在了一个小的底座上,将一只触角伸进了底座上的插孔,屏幕上开始出现图案,像涂鸦一般的文字,很难辨认出线条。”
这种文字不比常规意义上的人类文字,是线性排列,从左到右,或是从上到下,它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所有一切都纠结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降临》中的处理非常精妙。这种独特的文字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圆,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意义的差别都在圆上最细致复杂处。另外,七肢桶的书写方式也不再是原著中的“插线板式”,七肢桶的触角会打开,能分泌出一种水墨式的物质,写字类似中国水墨画,圆形图案又让人联想到道家太极图。
这种设计有没有借鉴中国文化的部分?
联系到原著作者是华裔,国内观众看到后可能会即刻脑补这中间的渊源。实际上,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姜峯楠在原著小说中并没有类似的阐释,另外,他本人不会说中文,在其少有的采访中,也没见他谈过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事实上,对于这一改编,最大的功臣应该是编剧埃里克·海瑟尔。大众最熟悉的可能是其参与编剧的惊悚片和恐怖片,比如《死神来了》。人家却在《降临》后大声疾呼,好的编剧应该不限类型。
2011年,埃里克看中了姜峯楠的小说,并央请独立制片公司filmnation出马拿到了电影改编权。剧本,他先后改了一百多稿,周折之一就是外星人的文字。
他不知道要怎么用文字描述这种概念,最后索性自己画,并把这些图案塞到了剧本中。这也是电影中外星文字最初的蓝本。
《降临》编剧的埃里克·海瑟尔改编原著小说所做的手稿。导演的解释更任性,他说灵感来源于咖啡杯印。
在拍摄过程中,剧组找了语言学家,并根据这些图案真的绘制出了一种文字,电影中路易斯在最后交流时所用的类似选词软件并非后期制作,主创团队真的设计除了一款软件,用来识别不同图案,连词成句,和外星人进行沟通。
所以,这种外星文字在多大程度上是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能真的没有这么多。实际上,这种生生不息、无始无终的图腾崇拜并不仅限于中国,它在其他文化亦有先例。比如,源于古埃及的吞尾蛇,形状是一个圆,暗示生生不灭,无限循环。
吞尾蛇这和七肢桶的思维有什么关系呢?电影中,七肢桶不仅在形象上无所谓前后,在文字上也是,没有开始、中间、结尾,全都重叠在一起。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七肢桶感知时间的方式和人类不一样,在它们的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是重叠在一起的,用人话说就是,一句话还没开始,它们已经知道了这句话会怎么结束,再换句更通俗的人话就是,它们可以看到人类所说的“未来”。
如果你掌握了知晓未来的能力,你会不会选择改变未来?
在习得外星人语言后,路易斯掌握了外星人的思维方式,她开始看到未来,看到自己将要遭遇的一切。按照人类线性的思维方式,一切有起有灭,有开始,有结束,如果结局不是你想要的,你可能会想要改变未来。
这种改变就是人类引以为傲的自由意志,但人类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
《降临》和原著小说《你一生的故事》走了两个极端,前者相信自由意志,后者则是决定论。
电影为了大片化,加入了救世的情节线,信奉自由意志是必然,但是,这也成了电影一个难以圆说的矛盾。
电影中中国主张对飞船发动攻击在外星人的思维模式下,过去、现在、未来并没有界限,三者浑然一体,看到开始即是看到结束,也就是说,在现在,你已经能遇见到未来,未来是你的唯一选择,既然没有选择的权利,那自由意志就不成立。这是《你一生的故事》中的立场。
路易斯习得外星人语言后,她看到未来,在女儿没有出生之前,她已经看到了女儿的一生。但是,对于意外,她却什么都做不了。这在原著有一段描述,“我双手攀着岩石,女儿在背后,我感到她慢慢在离开,但是我却无能为力。”
《降临》中,路易斯在关键时刻给中国军队的最高统领,“商将军”,打了一个卫星电话,(是的,还是用中文)她预见到自己在未来见到了商将军,商将军告诉一脸懵逼的她在过去她曾经打电话给他,(Iknow,好绕)因为这个电话,她成功阻止了一场类似《独立日》版的末日大战。
降临中的中国军队的最高统领“商将军”既然路易斯掌握了打开时间的秘密,她能看到未来,那么在她行动前,她看到的到底是未来,还是只是未来的一种可能性?(这一点很难解释通,相信也是很多原著党第一遍看完后最为不解的地方)
电影在加入救世主题后,路易斯不得不变成某种程度上“决定”未来的女英雄,这也是电影区别于小说最大的地方。
那么,回到原著,或许我们能更好地欣赏电影?
前面说到,原著来自姜峯楠的《你一生的故事》。1967年生的姜峯楠,迄今发表了15篇短篇小说,不算多产,但是其每一部作品问世,基本都能把当年美国的科幻奖项横扫一遍。
原著作者姜峯楠《你一生的故事》最初发表于1998年,随后获星云奖在内的多个科幻奖项。小说以第一人称“我”(语言学家路易斯)叙述,两条时间线交错进行,一条是她和理论物理学家盖瑞(电影中改为伊恩)授命去和外星人沟通,另一条线是她回忆和女儿二十五年生活的点滴。
电影中的路易斯与伊恩《你一生的故事》中,作者玩了一个很巧妙的文字游戏,在回忆和女儿的生活片段时,路易斯一直用的是将来时。
过去、现在、未来,在路易斯的世界里是一个整体。她看到了开始,也预见到了结局,但却不能改变什么。小说的调子是沉静的,悲伤的,电影中很好地保留了这些。
但是,在电影化的过程中,导演和编剧同样加了很多东西进去,包括地缘政治游戏,以及乱入的中国将军,这也是导演坚持改名的原因,因为改动很多,改名恰恰是对原著作者的尊重。
电影中军方的压力一直贯穿始终除此之外,从小说到电影,修改还有很多,其中一个便是女儿的死因。
这一点改变也可作为电影为了讲圆“改变未来”的梗所做的努力。小说中,路易斯在习得外星人语言后,预见到了自己日后会和盖瑞结合,并生下女儿,且女儿在二十五岁时,在一次攀岩中意外身亡。电影中,女儿因为癌症身亡,且年龄要比小说中年轻大概十岁左右。
电影中路易斯的女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电影中抛弃了原著中的立场,路易斯能够预见未来,且能够改变未来,她既然可以阻止一场大战,也同样可以阻止女儿的意外。
这样的话,小说中最为核心的情感就无法移植到电影中。于是,电影中,女儿身亡的原因变成了不可逆转的疾病,并且把女儿死亡的时间提前了十年左右,至于原因,这可能和电影开头玩的障眼法有关。
电影开始,路易斯经历了丧女之痛,紧接着外星人降临,她被征召破译外星文字。实际上,前面的段落发生后面,在电影后半段,观众才会恍然大悟。
想想如果女儿二十五岁身亡,也就是说,一个转场前后,路易斯年轻了二十五岁,这在大银幕上肯定会让人察觉出来,电影后半段的惊天逆转就很难成立。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疑惑,小说中的决定论太过悲观,相比之下,电影可能要更为乐观?
小玩不这么觉得。
《降临》和《你一生的故事》恰恰代表了一个争论的两个面向,自由意志vs决定论。不管你喜欢哪个,另一个都不该错过。可能到最后,我们得不出什么答案。
回到袋鼠的那个传说,故事是假的,但它意思很清楚,你能从中得出很多思考。科幻片也是,放大镜下它可能不成立,有悖论,但极致之下却能激发人类的思考。
所以,能让你爽也能让你思考,你还有什么理由拒绝《降临》?
(安东/文)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