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习心得> 文章内容

BBC如何记录中国新年春节题材纪录片火爆网络

※发布时间:2018-12-7 15:02:3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俏师母

  “亿万人同时迁徙,只为一次团圆。”这是2016年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的庆典》形容中国春节的一句话。临近春节,这部纪录片又在网上悄悄地火了起来,某视频网站上点击率已超过7000万,引起广泛关注。

  在西客站目睹春运大军,在气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观赏冰灯雪景,在四季如春的昆明感受花海的姹紫嫣红,在祠看市民们抢头香博好运……纪录片《中国新年》里,5名外国主持人跑遍中国,向全球观众呈现了20多种春节民俗,描绘了一副充满人情味的春节图景。

  这是迄今为止国外对中国春节文化最大规模、最深入的一次纪录。纪录片里,观众可以看到各行各业、各个地域的中国人:长居海外回家团圆的华人,新发地菜市场售卖年货的农民,广东骑摩托车返乡的进城务工者, 火车站为乘客搬运行李的“小红帽”,频临失传的老手艺“打树花”传承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讲述着中国家庭关于“归乡”“团圆”和“欢庆”的故事,诠释中华民族流淌在血液里的伦理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观众还可以看到中国春节不愧为全球盛典的“气势磅礴”:“走进亚洲最大的铁调度指挥中心西客站,像是在阿波罗13号的控制室里”;“中国新年期间通过陆交通出行的总人数是令人瞠目的32亿人次”;“打造如此大规模的节日(如冰雕节)意味着需要耗费1380万个灯泡、23万米的电缆”等。

  看过纪录片《中国新年》的网友纷纷点赞。首先让网友印象深刻的是,BBC这次通过镜头呈现了中国不同地方的美丽。纪录片选择从的冰雪世界开始讲起,镜头毫不吝啬地呈现了的美景,把不少中国网友看醉了。其次《中国新年》还记录了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酿酒技艺、“打树花”技艺,让网友再度回味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妙。

  以外国人的视角来解读中国春节,也让网友们觉得很新鲜。在外国人看来,春节是什么?在开篇,几位外国主持人就开门见山地介绍中国的农历新年,他们强调了中国人在过年时,就算是排除万难也要回家过年的决心:他们可能买不到票,可能坐上没有的火车,可能要在人堆里挤上三天三夜……但这都不能中国人回家过年的愿望。第一集中,长居英国的一位华人已经多年没有回家,在春节里,她带着一对子女回乡看望罹患帕金森综合症的父亲,久别重逢的一大家人在机场喜悦地相拥,真挚的情感让人红了眼眶。

  如此种种充满人情味的表达,引起了网友们的共鸣。有人地说“眼泪一直流”,有人认识到“原来我们是这么温馨的一个国家”,有人觉得很骄傲,“因为春节只有中国有”,更有许多海外华人看完后表示“看哭了,特别想回家”。

  近些年,中国人普遍感觉春节的年味变淡了。BBC这部纪录片却以“第三者”的视角,人们对那些“身处其中未必自觉”的传统的回望与珍视。这也是为何它突然在第二年又火了的主要原因。

  纪录片创作者们站在东文化的交汇点上去观察和记录,形成一幅关于春节的缤纷多彩的画卷,它提示人们,春节的生命力在民间,它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和日常生活中。

  纪录片所讲述的中国故事,既独特却又有着与世界共鸣的东方价值:欢乐、和谐、共享、祈福、纳祥。所以,它也能界范围里产生共情。英国网友看完纪录片后留言说:“打算明年在春节的时候去中国旅游,亲身体验一下”,并表示“迫不及待想去中国玩儿”。英国议员麦克·贝茨在自己的脸书上对这部纪录片评价很高。他说:“我曾经在2007年和2008年去过中国。那真是一次奇妙地经历,这部纪录片也很奇妙!”城市大学理论教授斯蒂芬妮说:“我非常喜欢这个系列节目,主题很国际化,体现了东在文化上的相似点。结构也非常好,画面精美,让观众理解了不同国家多元的文化。”(郑 娜)

  年终策划:2016传媒新规知多少2016年,我国发布、出台和通过了不少有关传媒的法规、通知及,人民网传媒频道一一为您进行梳理,看看大银幕、小荧屏、、互联网及移动端等会有哪些新变化。【详细】

  迎第十七个记者节 看优秀新闻人记第十四届长江韬奋评选日前正式揭晓,在第十七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些中国最高新闻项获得者,通过数据和事迹,为您揭秘优秀新闻人之。【详细】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

关键词:bbc纪录片中国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无需注册的好用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