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教授、首批签约文艺评论家牛光夏《人间世》与《我在故宫修文物》和《本草中国》一样,以慢热型趋向成为新语境下优秀纪录片的一个规律,而归根结底,是因实从不曾失去力量近日,一部记录在医院发生的真实故事的系列纪录片《人间世》英文版在海外首播,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2016年,该片曾在上视新闻综合频道,虽没做多少宣传,却凭借精良的品质在豆瓣上获得了9.
《人间世》与《我在故宫修文物》和《本草中国》一样,以慢热型趋向成为新语境下优秀纪录片的一个规律,而归根结底,是因实从不曾失去力量
nichkhun kiss
近日,一部记录在医院发生的真实故事的系列纪录片《人间世》英文版在海外首播,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2016年,该片曾在上视新闻综合频道,虽没做多少宣传,却凭借精良的品质在豆瓣上获得了9.7分的罕见高分,收获好评如潮。
生与死是人类的话题,医院这一视角无疑可以更细致地观察处于边缘极致情形下的人间百态。其实,上海推出的十集纪录片《人间世》不是先行者,也不具唯一性,在此之前已有卫视《生命缘》、东方卫视《急诊室故事》、浙江卫视《因为是医生》和深圳卫视《来吧孩子》等医疗题材的节目。然而,《人》不忌言死、不避谈败的客观纪录使它摆脱了既往纪录片的惯常宣传套,不复是白衣医术高明妙手回春,而是现实生活中医学的局限性。如第一集《救命》中就呈现了上海瑞金医院心脏外科和急诊科里三起失败的手术医疗案例,32岁的急性心衰病人朱建、27岁的马凡综合征患者王斌和24岁的海鲜中毒病人邹磊,年轻的生命在医生的遗憾和亲人的悲恸中离去。第二集《理解》通过跟拍呈现120急救车各种无奈现实之下的“慢”。十集的体量里还涉及到器官捐献家属的心痛纠结与接受供体者漫长等待后的欣喜和,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的临终关怀病区死亡的患者及家属的复杂心理、怀有身孕却得了不治之症的年轻妈妈表现出的坚强和乐观,病人及其亲人强烈的渴望与医生努力却失败后的无力回天等。
不同于近年来火爆于荧屏的各类真人秀节目,《人间世》没有事先拟定的剧本,没有事先精心筛选的拍摄对象。经过规范医学培训的摄制组,禀持“老老实实记录,真真诚诚表达”,在上海几家医院历经长达两年的蹲守跟拍,最终使这部片子令观众深深感受到了真实带来的和震撼,知乎和豆瓣上的观众留言及感慨最多的也是片子的真实记录。
客观、真实是对一部纪录片的最高评价,同时也是一部纪录片的魅力和力量所在。特别是对现实题材纪录片而言,只有按照事实本身的面目,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纪录片才能无愧于“人类之镜”的美誉,也才能真正体现这一影视艺术形式的价值。虽然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但由于人体本身的复杂精微,现代医学对很多疾病还是束手无策,医生们竭尽全力仍不能患者生命的无奈不可回避,这部纪录片以性拍摄手法满足了观众对真实性的强烈需求,片子把诸多失败的病例纳入其中,就像古代史官修史时要“秉笔直书”一样,遵循的是一种“说真话”的求实。这种求实还体现在片中的一些细节,例如有的病人家属对医生变更手术方案的不理解和埋怨,肾移植手术病人醒来后对家人说的第一句话是“还有钱没”,好不容易得到心脏移植机会可以活命的小伙子却犹豫再三,原因是家里要为这不菲的移植费用去四处筹钱,还有病人家属冲进监护室掐住值班医生脖子的一段,这些没有在剪辑台上被删掉的细节折射出医疗保障体制的不健全,医患之间还需要更多的理解和信任。片中记录的这些发生在大大小小不同医院中的和谐与不和谐、手术成功的皆大欢喜与无愈的焦灼悲伤,医生们长时间加班与手术时的紧张与辛劳,还原了中国式医院本来的样子,不回避矛盾,不美化现实,让观众与医学行业有了近距离的视听感官接触,看到了更实的医患生态,也增强了对医生职业的认知与理解,更促使每一位观众开始重新审视医学,尊重医学规律,理解医生,同时也更加感叹生命的脆弱而愈发珍爱当下和身边的亲人。
回到当下的传媒生态,在众多对一起起医患矛盾和伤医杀医等冲突性事件的报道中,社会中逐渐形成了医患之间的对抗性话语。然而,现实中不负责任的医生和的患者都只是极少一部分人,但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性报道及对异常、冲突等新闻价值要素的天然偏爱,使这种对抗性话语日益叠加。《人间世》这样客观的的纪录片出现,有助于这种话语的弱化或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