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述职报告> 文章内容

新文化运动喊错口号、批错对象了吗

※发布时间:2018-11-24 19:35:0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林雪 普通话

  商昌宝在《东岳论丛》撰文指出: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学者撰文指出,鉴于中国传统社会“儒表法里”的根本性结构,“五四”启蒙运动“批儒不批法”的选择并未抓住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体现了近代中国知识对文明发展和文化近代化过程的,这一情势甚至与日后的社会(主义)之间存在逻辑关联。但是,若想真正理解新文化运动高举“”与“科学”大旗的缘由,就必须重返初年的历史现场和历史语境。

  成立之初便内忧外患的困境,政体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对、经济、外交和社会等方面的控制力都很弱,“不如大清”、“今不如昔”的论调急速蔓延,和文化复古的呼声此起彼伏,并直接导致袁世凯和张勋等两次逆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者就有针对性地喊出“”(这里的更多地指向“由民作主”、“主权在民”这一内涵)的口号以应对袁世凯和张勋的——君主;喊出“科学”的口号以应对定孔教为国教这种带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意识形态和复古。故而,新文化运动正是恰如其分、针砭时弊地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政情和文化基因,高举“”与“科学”的旗帜,阻击和对抗的政举和国人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类似五四新文化“批儒不批法”的论断并非基于基本史实,而是从现实中国的结果向前倒推历史发展的轨迹,带有明显的主观臆测和历史决的色彩,脱离开历史语境的历史解读注定会偏颇。

  事实上,要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主潮是什么,要探求新文化人为何喊出“”和“科学”的口号以及反儒不反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耐心翻开当年的第一手文献。如在《新青年》1915年至1917年的3卷18号里,文化复古和以及讨论国体和政体的文章,可谓期期可见、目不暇接。此外,还可以参看《东方》《甲寅》《不忍》《国民公报》《亚细亚日报》《申报》《日报》等。如果全景式地充分阅读这些文献,就不会出现以宏观思想史脱离具体历史语境地去阐释微观的具体问题那样的错误了。(崔方 摘编)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关键词:历史语境法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无需注册的好用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