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述职报告> 文章内容

杨行密集团_历史的天空_新浪博客

※发布时间:2017-11-12 16:07:3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行愍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883)拜,归淮南节度使高骈。886年,因高骈要求,改名杨行密。

  行密大败毕师铎,毕师铎一气之下杀高骈,行密占领扬州,毕师铎投奔秦权部下孙儒,孙儒杀毕师铎并吞并其军队,发兵扬州,欲一举消灭杨行密,将扬州收归己有。行密采谋士袁袭,放弃扬州,先退守庐州(今安徽合肥),后攻克宣州(今)。龙年(889)拜宣州观察使。

  行密据有宣州后,趁势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发展,占领苏州常州润州(今江苏镇江)、滁州和州(今安徽和县)等地,急剧扩大,领地包括了现在的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省部分地区。

  景福元年(892)取楚州(今江苏淮安)、杨行密的发展,使占有扬州的孙儒受到三面包围,孙儒杀向宣州。行密击溃孙儒,并当众将之斩杀。复入扬州,进淮南节度使。

  此后行密又出兵扩大地盘,将淮河以南和长江以东领土都纳入自己范围,为后来杨吴疆土基本上定型。乾宁二年(895)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郡王。

  行密为扩大范围,乘蔡州四面行营都统朱温忙于对兖州郓州(治今)用兵之机,主动出击作战。攻取濠州(治今安徽凤阳)、寿州(治今安徽寿县),袭占涟水。又通过对依附于朱温的州县主动出击作战,拓展地盘,阻遏朱温插足淮南,为稳定和发展自己创造条件。

  乾宁四年(897)宣武节度使朱温大举南侵,行密亲战,先集中自己的精锐主力东边庞师古,朱瑾掘开淮河河堤用水大淹庞师古军队,同时遣朱瑾、张训领兵击败庞师古于清口(今江苏淮安),汴军损失惨重,大败而归,庞师古阵亡,葛从周逃回。朱温此后即无力南下,此后数十年间,南北遂成之局。

  吴越王钱镠派兵攻打行密,兵进苏州。行密命周本御敌,却作战失利,失苏州。行密经过充分准备,派李神福进攻钱镏,于杭州大败钱镠军队并活捉其大将顾全武。经过长期混战,行密在江淮一带立足。

  天复二年(902)进中书令、封吴王。天复三年(903年),行密遣李神福击破武昌节度使杜洪于君山(今湖南岳阳)。朱温败于行密后,向东进攻王师范,王师范求救于行密。行密于是年四月遣王景仁领兵出征,六月王景仁击破朱温军队,朱温再不敢对江淮用兵。八月至十二月,宁国节度使田頵与润州团练使安起兵反行密,行李神福、台濛王景仁等将击溃田頵部于芜湖广德黄池(今安徽当涂)、宣州(治今安徽宣城)等地,田頵亡于宣州战场。令王景仁击破安于润州并斩于广陵(今江苏扬州)。后行密诈瞎诛杀朱延寿叛逆。

  天佑二年(905))十一月庚辰(二十六)日(12月24日)吴王杨行密病逝,其子杨渥继立。唐朝谥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杨溥即帝位时追尊其为武,庙号太祖。

  《三十六英雄定义及人员小考》何谓三十六英雄?换一个问法:我们知道庐州兵变后,不少人陆陆续续经过不同的途径来投向杨行密阵营,那么“三十六英雄”作为一个团体,又是在什么时候定下来的呢?最先要说明的,就是“三十六英雄”之时间界限,是不能很死板地局限于杨行密庐州起兵前后的。当然了,类似冯弘铎和朱瑾这类的武将,是很明显不在三十六英雄之列的。需要注意的就是,南唐名将刘仁赡的那位父亲:,是在庐州兵变后在天长投奔杨行密的。但是,史料却明确记载了是在“三十六英雄”这个行列中,张训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岂不是有悖于我们对“三十六英雄”的一般结论吗?首先《新五代史》有记载:“徐温,字敦美,海州朐山人也,少以贩盐为盗,行密起合淝,隶帐下。行密所与起事刘威、陶雅,号三十六英雄,独温未尝有战功。”再是《九国志·刘威传》记载:“(威)与田頵、陶雅俱为行密奔走之旧。”将“起事”、“行密起合淝”再和《刘威传》中的各人表现联系起来看,很明显,在杨行密于唐僖中和三年(883)所发动的占领庐州之事变中,一些有重大功劳的人员才是“三十六英雄”的人选。似乎我们可以认定,“三十六英雄”这个集团是在庐州事变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当然不是。《通鉴》记载:“行密乃悉发庐州兵,复借兵于和州刺史孙端,合数千人赴之,五月,至天长。”可见,杨行密是在光启三年(887)的五月抵达天长的。又《十国春秋》记载:“,曲溪人。太祖引兵至天长,金于高霸等人悉来属,居三十六英雄之一。”同通鉴的“五月,至天长……及海陵镇遏使高霸、曲溪人、盱眙人贾令威悉以其众属焉”相吻合。可见,来投的时间(887)距离庐州起事(883)足足差了四年多。如果是这样,那么为什么相对于刘威、陶雅等人来说算是十足新人的能列入已经形成的“三十六英雄”呢?而且,《新五代史》明确提到了,徐温在庐州事变时并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为什么在庐州事变后,徐温却能被列入“三十六英雄”呢?综上所述,之前对“三十六英雄”形成于庐州事变前后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又,在《十国春秋卷二》末尾有“论曰:唐末,强藩分据,海内云扰。太祖以三十六英雄,起自草间,歼孙儒,擒赵鍠,破杜洪,灭田頵,声罪汴疆,耀兵越徼,江淮南北,以次削平,抑亦可谓非常之杰,不世出者矣。”通过这段话也可确定“三十六英雄”对平定孙儒有巨大贡献,其中人员应在孙儒前都已出场并归于杨行密帐下了。综上所述,窃得出一个结论:庐州事变前,杨行密集团中所谓的“三十六英雄”之名号,尚未形成。但基本上可以确定“三十六英雄”的主体都已在杨行密帐下了。待杨行密功业成就后,再将庐州事变、平定秦毕甚至是剿灭孙儒时的有功之人,来一个排名(应分前后),而其中立功最多的三十五人(文武不限,包括死者),自然就有资格和老大杨行密并列,史称“三十六英雄”。暂且这么解释。对于本人的这个解释是否说得通,见仁见智了。

  刘威(-)善终,58岁,子刘崇景叛吴入楚。吴太祖三十六众之一,劝太祖以疲敌计破孙儒。能内抚百姓,外御寇兵,以千人对峙危全讽十万。太祖临终前,周隐以威为继任者。

  陶雅(857-913),字国华,合肥(今安徽长丰)人,杨行密将。为政宽厚待民,善用兵,历歙州刺史,终西安招讨使,加同平章事。吴太祖三十六众之一,沉静寡言,善用兵,能应变;宽厚得民,有惠政。歙州人求其为太守,在任凡二十年。

  徐温(862年-927年11月20日),字敦美,海州胊山(今)人,唐末军事人物。南唐建立者徐知诰(李昪)养父,庙号义祖。吴太祖三十六众之一,吴之齐国公,南唐之义祖忠武帝。寡言罕交,人称“徐瞋”;不识字,喜智诈,善用人,得;恒好服白袍,有客曰不若黄袍。

  温为淮南节度使吴杨行密帐下右衙指挥使。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长子杨渥继立,十分骄侈,将领们不安。因此徐温与左衙指挥使张颢于天佑四年(907年)发动,共掌军政,杨氏旁落。

  次年(908年)杀杨渥,立杨行密次子杨隆演,不久,徐温又杀张颢,遂独揽。徐温个性多疑,只信任谋士骆知祥严可求而已,后逐步翦除杨氏旧将。

  南吴天佑十二年(915年)徐温受封为管内水陆马步诸军都指挥使、两浙都招讨使、守侍中、齐国公,镇润州(今江苏镇江)。

  天佑十六年(919年)杨隆演登吴国,封徐温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守太尉中书令、东海郡王。顺义七年(927年)徐温去世,被追封为齐王,谥忠武王。养子徐知诰继位。

  李神福(855?-904年),50岁,洺州人。起于卒伍,五代吴王杨行密手下。宣州守将田頵与杨行密不合,李神福认为“田頵必叛,宜先图之。”903年,田頵果然袭击升州,俘虏了李神福的妻子。润州守将安亦叛,攻略常州。最后由李神福和王茂章平定。杨行密以李神福为宁国节度使,但李神福以杜洪未平,不接受。次年李神福攻鄂州,杜洪死守,并派向朱温求援,朱温当时正与河东激战,便写信派遣荆南节度使成汭、武安节度使马殷、武贞节度使雷彦威相救,成汭战败,溺死于君山。城将破时,这时李神福以病重回广陵,由刘存继续攻城,数月后破城,生擒杜洪,李神福病逝广陵。

  早年与刘威等人一起杨行密开创基业,南征北战,所向有功。884年,巨盗陈儒聚众攻舒州,刺史向当时任庐州刺史的杨行密求援,但杨行密没有足够兵力,于是问计于李福福。李神福只以少量兵力多带旗帜,从小道潜入舒州,指划地形,好像的样子,陈儒,于是趁夜逃跑,舒州之围遂解。892年,叛贼孙儒率领大军南下淮南,部众超过十万,与杨行密战,屡获胜利,李神福认为“孙儒扫地远来,利在速战。宜屯据险要,坚壁清野以老其师,时出轻骑抄其馈饷,夺其俘掠。彼前不得战,退无资粮,可坐擒也!”于是,李神福佯装撤退以示怯懦,孙儒骄傲不设备,李神福乘夜回师,率精兵袭击孙儒大营,大破之,俘斩千余人,因功升任行营都指挥使。

  此时,杨行密任命的庐州刺史蔡俦突然反叛,联络舒州刺史倪章,归附后梁朱全忠,并且挖掘杨行密的祖坟,李神福率军,先攻克舒州,倪章逃跑,再克庐州,斩蔡俦,因功升为舒州刺史。897年,鄂州守将杜洪,向吴越钱镠求援,钱镠命两浙第一名将顾全武来救,击败了杨行密的大将田頵,连破十八座营寨,次年又击破杨行密的大将周本。最后,顾全武领兵围苏州,破城,杨行密任命的刺史台濛逃走,大将秦裴被俘。

  901年,为了败局,杨行密不得已派出了李神福迎战,江南两大名将终于相遇了。李神福知道顾全武是劲敌,于是设下巧计,他粮尽退兵,让老弱先行,亲率精兵殿后,而行营都尉吕师造伏兵于青山下,顾全武中计来追,李神福、吕师造立即出兵夹击,大破之,斩首五千级,生擒顾全武。钱镠听到这个消息,惊泣曰:“丧我良将!”902年,武宁节度使冯弘铎被杨行密打败,杨行密任命李神福为升州刺史。

  大胜之后,杨行密决定彻底解决叛将杜洪,于是任命李神福为淮南行军司马、鄂岳行营招讨使,率兵攻鄂州,朱全忠派遣大将康怀英来救,同时荆南节度使成汭也来救援,李神福全歼成汭十万大军。

  903年,杨行密的重要将领-宁国节度使田頵,乘李神福不在,派兵袭据升州,俘虏了李神福的妻子,李神福从乱,但李神福丝毫不为妻子被俘所动,奉杨行密之命前来,大败田頵,擒其将王坛、汪建,田頵败逃,又为杨行密大将台濛所打败,被杀,叛乱彻底平息。为了酬谢战功,杨行密以李神福为宁国节度使,但李神福以杜洪未平,固让不拜。

  次年,李神福领兵再攻鄂州,城将破时,李神福病重,不得已回广陵,留大将刘存继续攻城,数月后终于破城,生擒杜洪和协防的朱全忠将领曹延祚士兵千余人,一起广陵,全部处死。此时,完成了平叛心愿的李神福也在广陵病逝。

  吴太祖众将之首。为太祖取舒州、破孙儒、讨蔡俦、擒全武、拒钱鏐、击杜洪、灭成汭、诛田覠。田覠反,执神福子以胁,神福命左右射杀之。

  张训(?—?)(今安徽滁州市)人。生性勇敢强悍,人称“大口张”。历官常州刺史、尚书左仆射。杨行密封吴王,张训升司徒。杨行密死后,张训告老,不久死去,赠太傅、清河郡公。吴太祖授以亲兵。时人谓之“大口张”,勇悍,有胆略,尝断孙儒粮道,帅舟师斩汴将庞师古。传其妻异人,剑侠也,食人首,为训所杀。

  台蒙(855-904),字顶云,唐末合肥(今属安徽)人,杨行密将。初从杨行密在庐州(治今安徽合肥)起兵,骁勇善战,历任泗州防御使。后迁涟水制置使。田頵据宣州叛行密,台奉杨行,与田頵大战于广德、宣州等地,斩田頵。以功授检校太保、宣州观察使。蒙以弱制强,以退为进,深得兵法虚实之秘。见《书田頵传》、《十国春秋》。

  李遇(?-911),合肥(今属安徽)人,杨行密将,以功迁宣州观察使。杨渥时徐温秉政,遇颇不平。后为温所攻,逾月不下。温执其幼子示城下,遇由是不忍战,乃出,被害。事迹散见《新五代史》、《旧五代史》、《资治通鉴》、《十国春秋》等。

  李简(-)69岁。为吴太祖亲将。太祖尝为孙儒所困,简帅敢死百人拔太祖于重围。徐知询,简婿也,尝为简子求继镇鄂州不得。

  秦裴(856-914):唐末五代慎县人(今安徽肥东)。骁勇好猎。唐昭乾宁五年破昆山。后浙将顾全武陷苏州,裴独守昆山,食尽乃降。寻复还。为升州刺史,以功改江西制置使。朱思勍等为徐温所害,裴抑郁而卒,年五十七。见《九国志》、《十国春秋》。

  (-)曲溪人,子刘仁规.刘仁瞻。吴太祖三十六众之一,为濠州团练使,濠人称之。卒,太祖以其子仁规继之;仁规卒,子崇俊复继之。三世典濠梁,为一时之盛。

  李友(-)随吴太祖起兵淮南,有胆略,善养士卒,拔苏州,走沈粲,争先排阵,勇冠一军。孙儒陷苏州,杀之。

  王茂章(-)改名王景仁,庐州合淝(今安徽合肥)人,后梁名将。原为淮南部将,历任都指挥使,润州团练使、宁节度使。杨行密死后,不容于杨渥,乃叛附钱鏐,被辟为两府行军司马。后归后梁,仍遥领宣州宁节度使,加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末帝继位后,任淮南招讨使,攻庐、寿二州,兵败而回。不久,因病去世,追赠太尉。幼从吴太祖起淮南,为亲校。骁果刚悍,身先士卒,尝以步骑七千迎战朱温二十万兵。太祖薨,走避吴越、汴梁,更名王景仁,为梁所用。

  丁袗(-)字德祥。91岁。五代吴。金坛人。弱冠为杨行密都知兵马使。后不自妄,以病归。生平不殖货、不嗜酒、不掩人善。至宋干德初卒。

  田頵(858-903),字德臣,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唐末吴王杨行密部下大将,曾任宁国节度使,唐天佑初为宣州节度使,与梁太祖谋讨杨行密,后因叛乱被杀。幼年即通晓经史,性格深沉有大志,与同乡杨行密是好友,二人情同兄弟,唐僖时,黄巢起义军天下,杨行密应招屯边,因功升为主将,杨行密升庐州刺史后,田頵出力很多。沙陀人,与太祖同里,约为兄弟。将骑兵,与安并称军中。沉果有大志,通利商贾,善遇士人。蓄死士数百为“都”。及反,诛。

  朱延寿(-903年)庐州舒城人。唐天祐初,杨行密雄据淮海,时田頵为宣州节度使,延寿为寿州刺史。34岁。吴太祖三十六众之一,太祖夫人之三弟,掌黑云都。用法严苛,常以寡击众。从田覠及安谋叛,太祖以计诛之。晚唐大军阀部将和小舅子。他参与杨行密的众多军事行动,官至奉节度使(虽然未实际控制)。天复三年(903年),他因杨行密曾他而,图谋和杨行密的附庸宁节度使田頵和润州团练使安一起反叛。杨行密得知,骗其妻、朱延寿的姐姐朱夫人告诉朱延寿,杨行密将把淮南托付给他。朱延寿到淮南军部扬州后,杨行密诛杀之。朱延寿生年不详,人氏。在众兄弟中,他是第三子,且另有弟弟。他至少有一个姐姐,嫁给了淮南军官杨行密。

  安(-)初为秦衡部将,投吴为骑将,与田覠齐名。以善射自负,必命中而后发。随田覠反,兵蹙抵弓矢就擒。

  米志诚(?-917),淮南名将,沙陀人。幼而善于骑射,骁勇闻名天下。事太祖为牙校,勇敢有膂力。时朱瑾以善槊名,志诚以善射名,军中同推为骁将。安反,舆王茂章执于润州。久之,为都押牙。袭梁颍州,不能下。高祖时,充行营都指挥使,败楚将苑玫有功。已又同柴再用破刘崇景等于万胜,累任泰宁军节度使。朱瑾之杀徐知训也,志诚从十余骑骑至天舆门,问瑾所向,问瑾已死,乃引归。徐温疑其助瑾,必欲杀之。严可求恐事不克,诈称袁州大捷,召将吏入贺,伏甲擒志诚斩之,并其诸子。吴太祖牙校,勇敢有膂力,善射,军中与善槊之朱瑾并称骁将。会徐知训为朱瑾杀,徐温疑之,以诈召进,斩之并其诸子。

  李承嗣(866-920)生于唐懿咸通七年(866年),卒于后梁末帝贞明六年(920年),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唐末五代时河东镇的著名骁将。唐僖中和二年(882年),李承嗣随从李克用到关中黄巢起义军,担任前锋。黄巢义军被后,李承嗣因功授汾州司马,改榆次镇将。乾宁三年(896年),李克用派李承嗣率3千骑,假道于魏博镇(今大名、魏县一带),渡过黄河兖、郓两镇。

  柴再用(?—935),汝阳(今属河南)人。他是杨行密手下的一员虎将,率兵作战,所向披靡。唐昭乾宁二年(895)擢光州刺史。天祐初,朱温攻淮南,经过光州,柴再用英勇抵抗,斩获甚多。杨行密建立吴国后,拜柴再用为左龙武统军,后历任武昌军节度使等职。

  周本(861~937年2月3日),五代时期吴国名将,周瑜,舒州宿松(今属安徽)人。少孤贫,有勇力,曾遇猛虎于严恭山上,徒手格杀之,从而闻名遐迩。适值五代十国,干戈纷起,群雄割据,本自26岁时即在池州节度使赵犨帐下为将。由于屡建奇功,在杨行密进入杨州受封为淮南节度使时,遂授周本淮南马步使之职,协助掌管。907年,吴帝嘉其能,升本为信州刺史。923年,唐庄封本为雄武将军、德胜节度使、安西大将军、西平王。周本虽受唐封,守地仍在吴国境内,悉心辅佐杨溥。937年10月,周本成疾,忧郁而死,谥恭烈,归葬于故乡且寄冲潘家冲凤形山。周本是宿松县进入正史袭封王爵的唯一名人。周本长子周邺,少骁勇,常随父出征,屡建战功,遂在信州擢为吴国部将。后随本驻守寿州、庐州、庐江等地,凡军事,多有效劳。后周本去世,南唐授周邺为庐江节度使。其弟弘祚,亦仕南唐为舒州刺史。父子三人,皆载入国史,祥于邑乘,其丰功伟绩,劲节英风,在十国春秋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后唐灭梁,吴国称臣。唐庄闻周本平江西事,特加封雄武统军,出镇寿州;又改德胜(庐州)节度使,后加安西大将军、太尉中书令衔;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进封西平王爵,仍保存吴国守地,让周本继续辅佐吴主杨溥。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十月,南唐李升将受吴禅,时周本年77岁,已谢事家居。忽闻儿子周弘祚从徐玠等人奉书劝进,周本愤而长叹道:“岂能复事二姓乎?”经旬日,忧郁而死。西平恭烈王,在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又称弘农)为将,短期于取代杨吴的南唐为将。

  周邺(?——公元942年)周本长子,少年时就非常勇猛,常随父出征,屡建战功,遂在信州擢为吴国部将。后随本驻守寿州、庐州、庐江等地,凡军事,多有效劳。后周本去世,南唐授周邺为庐江节度使。

  周弘祚(-956)周本次子,937年劝进,杨吴禅位于李唐。956年后周攻南唐,周弘祚战败,赴水殉国。

  刘仁瞻(900-957)五代十国南唐大臣。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字守惠。一说瞻为淮阴洪泽(今江苏省洪泽县)人。以骁勇名于。曾任吴右监门卫将军。历任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袁州(今湖南省宜春市)刺使。瞻治军严明,将士。李璟袭位后,使掌亲军。在任寿州(今安徽省寿县)节度使时,适后周来攻,他坚强,终因营田副使孙羽等献城,而己又重病在身,不得已而降。

  袁袭(-)庐江人,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之幕僚,生卒年不详。杨行密为庐州刺史时,袁袭便是其谋士,帮助杨行密起兵高骈占有淮南的秦彦、毕师铎。在杨行密扩张的过程中,袁袭料事谋划多有成效,史称其“运筹帷幄、举无遗算,概良、平之亚匹”,评价很高。当孙儒大军南下与杨行密争夺淮南时,袁袭退回庐州兵锋,并越江夺取宣州为根本,此计又得以奏效。但不久袁袭便病卒了,杨行密为之非常惋惜。

  高勖(-)舒城人,太祖起淮南,辟掌。经济建设之策。吴太祖辟为掌,志务农桑,仁者之言蔼如也。

  严可求(?-930年11月19日),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摄政徐温及吴国三位者杨渥、杨隆演和杨溥的谋主,是吴国的重臣。严可年不详,是同州人。父严实曾任唐朝江淮水陆转运判官,在当时的淮南军府、未来吴国的都城广陵安家。严可求少年时聪明有心计,成为淮南节度使杨行密部将徐温的宾客。通过徐温和杨行密的关系,他成为杨行密的幕僚,常向杨行密提。

  骆知祥(?—?),合肥(今属安徽)人,五代吴大臣、理财家。为淮南支计官时,励精为理。徐温秉政时,其掌管财赋,与严可求齐名,时称严骆。后迁中书侍郎。

  李德诚?—940年),原为南吴国中书令,在帮助齐王徐知诰取代吴帝上算是最大的功臣。南吴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诰即位,国号齐,建立南唐,改年号升元。升元三年(939年),改国号唐,复姓李,并改名李昪。并进封李德诚为赵王、太师、中书令。次年六月,李德诚病逝。

  推荐:

  

相关阅读
无需注册的好用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