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8日,2月单月电影票房已经超过100亿,这个成绩不仅相去年2月61亿的成绩增长迅猛,也超过去年8月《战狼2》火爆上映时的单月73亿的成绩。今年2月单月百亿的票房成绩,也创造了中国影市单月票房的新纪录。
创纪录票房成绩背后,是《探案2》《红海行动》《捉妖记2》等多类型齐发力的良性竞争,更反映了华语片在内容上的趋势和观众的口味变化。
《红海行动》在春节档后期凭借口碑的逆袭,是春节档也是整个2月份最大的发现,截止2月27日,《红海行动》的票房已经达到23亿,超越了《捉妖记2》。目前上映12天的《红海行动》每天的票房仍超过1亿,业界乐观预计《红海行动》将携手《探案2》,双双超越30亿。
《红海行动》的逆袭,显示了影市现实情怀的回归。该片改编自真实事件,中国海军成为主人公,现实接地气的情怀,让《红海行动》虽然在制作上借鉴了好莱坞重工业的制作,但在情怀上完全不同。
自去年以来,《红海行动》不是第一部成为爆款的现实情怀,去年暑期以56亿成绩创造中国影市票房纪录的《战狼2》,贺岁档的《芳华》《无问西东》等作品也是现实情怀作品,《红海行动》导演林超贤的前作《湄公河行动》,则可以认为是近几年的第一部现实情怀。
如何让情怀得到观众的认可,一直是华语主流商业的难题之一,从《湄公河行动》到《战狼2》再到现在的《红海行动》,这样的情怀与真切的现实故事结合起来,并且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警匪片、军事片这样的商业类型片的表达方式,最终形成的是好的电影内容。现实情怀为代表的内容的回归,意味着内容超越流量成为评判影片的最重要标准,也意味着观众审美的逐步提高。
《探案2》在的强势则显示了具有高强度情节的商业类型片,在市场上的表现一直强劲,也是观众最青睐的作品类型。
上映12天的《探案2》票房达到28亿,成为仅次于《战狼2》票房第二的。在取得春节档票房第一的同时,其口碑同样令人欣喜。作为一部喜剧与侦探类型杂糅的影片,《探案2》没有拘泥于以往国产喜剧片“段子喜剧”的套,而是做出了“故事喜剧”,既有商业类型片里侦探推理型电影的特点,还有搞笑喜剧的调和,后半段剧情的合理反转,更为影片的高强度情节赢得掌声。
《探案2》口碑和票房的双赢,是近两年高强度情节电影与喜剧完美结合的一个缩影。喜剧是商业类型片里广受关注的一个类型,但在相当长时间里,华语片里相当多的喜剧片流于“段子喜剧”。从《港囧》、《探案》、《羞羞的铁拳》,再到《探案2》,带有喜剧色彩的高强度情节电影表现抢眼说明,这些作品早已超越了喜剧的范畴,分别有了自己的特点。
有点喜剧色彩,有点动作戏成分,故事情节密集,这是《探案2》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情节电影的特点,也是最符合商业类型片特点的制作,未来的华语片市场,此类影片或成为最受关注的类型片种类之一。
目前票房接近21亿的《捉妖记2》和7亿的《西游记女儿国》,虽然票房成绩也算成功,但遭受的却最多。凭借强大营销,《捉妖记2》上映之初票房曾一度领先,但随后逐渐乏力,相继被《探案2》和《红海行动》超越。《捉妖记2》后劲不足,其实来源于内容上的偏差。相比第一部,《捉妖记2》被许多评论称“文化含量空心化”,“只要一家团聚,哪怕坐牢也开心”的主人公,明显是在向春节合家欢氛围靠拢,但立意过于低了。《西游记女儿国》是郑保瑞导演“西游IP”的第三部,前两部都是春节档的强片,这一部却沦为炮灰,核心的原因,还是来自改编不够合理。
《捉妖记2》《西游记之女儿国》除了自身内容不够好,部分的原因,还来自于这几年古装玄幻题材已经透支了观众的信任。近几年的“四大名捕”系列电影评分并不高,多部翻拍的“大话西游”遭受诟病,《新步步惊心》《下山》的评分都在及格线以下,去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更是遭受恶评无数。古装玄幻题材从剧集到电影近几年数量繁多,但口碑普遍不乐观,这一类型到了重新再造的节点。春节档票房倒数第一的新片《祖十九代》,则是对几年前已经被透支的穿越题材进行了再消费,沦为炮灰在意料之中。
春节档几部,若论明星阵容,排在前三的显然是《祖十九代》,《捉妖记2》和《西游记女儿国》,但口碑和市场双赢的,却是明星阵容相对较弱的《红海行动》《探案2》。春节档各片的表现,其实是一个市场风向标:内容和类型高于明星的流量,华语片还是要质量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