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剧的大军中,悬疑类题材堪称近几年来走势最凶猛的一支,在2016年网剧播放量TOP10中,悬疑题材占据半壁江山,贡献了多部播放量上亿的热门剧集。今年以来悬疑类网络剧依旧热度不减,尤其《热血长安》以将近100亿的播放量稳坐第一,随后上线的《寒武纪》、《寻师》等作品也都收获了不错的流量。
从各大视频网站今年网剧发布的情况不难发现,如今的悬疑类网络剧,在求新求变的探索之上出现两种变化:一是由单一类型剧转向类型融合,二是由传统形式到多派别概念并行发展。这些探索随着切实的商业收益不乏赞美之声,但也有许多关心类型发展的专业人士对此表示质疑。究竟这样的转变带给悬疑类网络剧的是一条康庄大道还是夺命悬崖?以下我们具体聊一聊。
从去年开始,悬疑网络剧就已经开始尝试与其他类型“混搭”,如探案+谈情类的《如果蜗牛有爱情》和《美人为馅》。这种“混血”作品主打概念新颖,元素丰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查的风险,颇受制作方青睐。因此,到今年,在各大视频网站的片单中,这种融合作品已经占据了这个类型的大半边江山,而且都在贡献流量上效果显著。如悬疑+古装类的《热血长安》、悬疑+偶像类的《寒武纪》、悬疑+中医类的《超级小郎中》等等。
看起来,目前的“悬疑+”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一定商业效益,但在内容和类型元素上来说,它在“悬疑”的道上反而越走越远了。
无法与现实接轨。其实,悬疑犯罪题材之所以受到观众喜爱,与其对人性的的凸显,和对社会现实的密不可分。一部优秀的悬疑作品,应该能与现实生活有所关联,让观众能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潜在的社会心情、意识形态等。然而在这些“悬疑+”的作品中,不仅故事背景与我们现实生活距离遥远,故事内容、主题也难与现实生活接轨。虽然新鲜的内容能够满足观众一时的猎奇心理,但随着当下观众的逐步成熟,需要更有内容深度的作品来激发思考。所以,既充满想象力也能与当活接轨的作品,才能满足观众不断变化、成熟的心理需求。
本末倒置,重心偏移。悬疑作品的核心生命力就是悬疑、推理,然而在目前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是“+”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悬疑、推理部分却越来越少,甚至可有可无了,更不要提其手段的高明与诡奇。《心理罪》作者雷米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表示如今许多悬疑作品在故事内核不够硬的情况下,就用爱情戏来凑。悬疑剧中,角色与角色之间的斗智,作者与观众的斗智才应该是主要内容。
类型片越来越精确、细致的划分是市场的必然,但类型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重中之重是让其中的悬疑推理元素丰富、严谨起来,这样才能促使这一类型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曾经执笔《心理罪》第一季的编剧顾小白坦言,“悬疑推理罪案剧越来越多,但我认为只是表面上的数量变化,反而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噱头至上,甚至连最基本的类型元素都不达标。IP至上,明星至上,流量至上,短平快必然导致作品质量的崩塌,眼前的点击率和收益似乎皆大欢喜,其实是掩耳盗铃,在把刚刚兴起的这种类型片推向悬崖。”
悬疑类网络剧在2016年迎来了爆发性的一年,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悬疑类型以19%份额高居网剧总量第二,比2015年增长10%;2016年网剧播放量TOP10中,悬疑题材占了半数。除数量之外,此类题材在点击量的贡献上更是不容小觑:爱奇艺推出的《余罪》,优酷推出的《十罪》,搜狐视频的《秦明》均跻身“十亿俱乐部”。
数量和点击量的双双走高让悬疑类网络剧进入了迅猛发展阶段,创作者们也不甘于只停留在传统案件模式中,一方面细分类型,寻求派别概念的差异化,继传统的刑侦推理之后,本格推理、社会派推理也开始出现在国产网络剧中,比如多次施展“密室”《灭罪师》,和即将登场《无证之罪》;另一方面,创作者们致力于烧脑推理的设定和案件的奇特诡异,希望借此为作品增添更多看点。由此,许多的场面和不可思议的作案手法破空而出,令人瞠目结舌。
我们都知道,不论派别概念还是奇诡的案件都是技术层面的一种手段,“术”的提升自然有助于内容的整体进步,所以,作为悬疑推理内容中必不可缺的一环,技术手段往往需要创作者们花费大量心血反复改进和研究突破。但是,如今许多创作者大多都过度醉心于“术”的追求,而忽略甚至省略掉类型片最核心的生命力,甚至为了显示案件的“高深莫测”,想办法用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转”,这种“反转”却往往做不扎实,很难。
对此,顾小白则表示,“推理悬疑类型最能深挖人性或天堂,或者对当下的时代具有与反思,《回忆》《罪夜之奔》《七罪》《真探》等等都是高峰之作,但绝非不可逾越,而我们现在还只停留在怎么设计血浆和花样阶段,还未能触及到真正的人性。”
所以说,如果我们只一味追求对技术手段的升级上,那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无论怎么样的作品,“人”和“魂”永远都要排在作品的第一位,之后才是所谓的起承转合,否则再多“惊天大逆转”都是银样镴枪头。
执导《白夜追凶》的85后新锐导演王伟也表示,罪案剧最需要突破的是“人”,其实一切的根源皆在,并不是一味为了放大和夸张案件的形式感,而出那些不切实际的作案手段与破案情节。
案件本身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来的是底的东西。而现如今,多数创作者还过多地专注于这些技术层面,忽视了犯罪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忽视了罪犯深层次上的诱因及行为动机的设定,好的悬疑作品应该回归到人性的上。
所以,王伟在《白夜追凶》的创作中,在人性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我们与以往悬疑罪案剧相比,最大的突破是,它不是一个组合破了8个案子的故事,而是经历8个案件后,主线人物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与成长。这样也会让观众对他们注入情感。”他相信这部即将登陆优酷的剧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观感。
当然,除了创作者本身能力因素和业务素养的追求外,我们也不可否认,网络政策监管力度的加强和尺度的收紧,对如今悬疑类网络剧的发展影响至深。去年,曾经有两批网络剧遭下架整改,《心理罪》、《暗黑者2》、《余罪》、《灭罪师》等都包含其中,《十罪》甚至在临上线时意外跳票,进行了一番“调整”后延迟上线。这些状况都会给创作者带来一定的心理阴影,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画面程度和犯案指数上,对人性的深层挖掘和社会面的也会造成严重约束,使作品的饱满性和冲击力大打折扣。
其实我们很清楚,在经历过2014、2015年的创作元年之后,悬疑类网络剧开始瓶颈期。不论类型融合,还是概念多元,如今这些看似繁荣的景象和飘高的数据,都只是虚幻的泡沫,非但没有给类型发展带来实质上的推进,反而造成“类型”概念的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这一类型的发展。加之政策监管进一步收紧,戴着跳舞的悬疑网络剧似乎前更加。
推荐: